scribble

吕小荣

Blog Friends RSS About

对游戏的一些思考

13 February, 2018

No 1. Rule of drug dealing: Never get high on your own supply.

周六和妻子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谈话。

我:整个人生劳碌不止,到死时反思一下,其实很多事情做和不做并没有什么区别,也没有很大的意义。人生如戏。既然这样,弹钢琴,跳舞,绘画,写作,敲代码,看书,做科研不过是人生旅途中打法无聊的一点乐子。

既然是乐子,为什么还有高雅低贱之分?为什么前者就是阳春白雪,打电脑游戏就是下里巴人?为什么提起游戏[1],传统人士想到词汇都是嗤之以鼻,玩物丧志,颓废,死宅,恨铁不成钢,自闭?

妻子:

首先,玩游戏除了让自己爽,对别人没有任何价值。钢琴学好,可以在班级里表演;歌唱的好,可以在教会的诗班献唱;代码写的好,可以让老板多赚点钱;书看到多可以致用,可以传道授业解惑。在人生的某个节点,你所拥有的都会让别人受益,除了游戏。

虽说小玩怡情,游戏往往伴随上瘾。让人魂牵梦绕,茶饭不思。上瘾的人可以不管孩子,放弃做父母的责任;可以不管妻子,推卸丈夫的责任;可以豪掷千金,财务陷入混乱。心思不在工作上,很可能会丢饭碗。

因为上瘾,人也不善待自己的身体。玩完一局,再开一局。眼睛干涩,视力衰退,颈椎僵硬,全然不顾。熬夜通宵,晚睡晚起,循环往复。

最后,社会习俗是一把锁(或框架)。大家都觉得钢琴/跳舞/绘画是”有用”的,游戏”无用”。这个框架会帮你思考,帮你做决定。人们的偏见往往来自框架,如果你硬是辩证性思维,搞出点反对声音,就不得不面对框架的这股强大阻力。


我从小就很喜欢玩游戏。

六七岁时,玩的是这种游戏机,价值 12 块钱,要攒一整年零花钱才能买一个。里面游戏也很有限,只有俄罗斯方块,贪吃蛇,急速飞车。

上初中后,堂弟买了一台小霸王学习机。每年盼星星,盼月亮,盼到寒暑假。爷爷奶奶把家里的电视机从橱柜里搬出来[2],和弟弟开始打魂斗罗,超级马里奥。

我的高中是在济南市历城二中读的,里面有不少城里孩子。他们的游戏机让我大开眼界。但是当我看到多媒体室那齐刷刷几十台电脑后,就再也不愿巴结他们了。电脑上的 帝国时代 真是太好玩了,这才是真正的游戏!

我的同学更加狂热,上课时偷偷复制了计算机老师的钥匙。半夜偷偷从宿舍爬出来去机房玩帝国时代。因为我不是他们的好朋友,他们作案时拒绝我入伙。后来,他们被抓了,记大过处分,并且全校批评。

我十分想拥有电脑,但是2002年一台品牌电脑要 12000 左右,那时候我们家庭的年收入才4000-6000元,因为上学,家里人还欠了一屁股的债。所以高三毕业后我没有选择计算机专业,还是读便宜的医学专业去了。

上大学后,没有人管,也毫无目标,就没日没夜的和舍友去网吧打 CS,玩魔兽争霸。家里穷,那时候依然买不起电脑。

CS

魔兽争霸

游戏让我结识了田辉,我人生最好的朋友之一。大学时期罹患抑郁症,游戏是我唯一的疏导的渠道。

2008年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,村里奖励我一笔钱,家人支持我买一台笔记本电脑。潘多拉魔盒被彻底打开了。除了游戏,居然还可以做这么多事情!

  • 通过 Google Reader,我阅读了很多境外网站,开始变成了一个愤青。整天嘲讽社会不公,制度落后。讽刺的是,我却从不肯做一点点好事,尝试去改变社会。

  • 我自学了 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,给科室做了一个病人随访管理系统。

  • 我惊叹居然还有维基百科这种奇怪的内容协作方式。

  • 工作后,我自学了编程,开始沉醉其中。

游戏更领我进入计算机领域的大门,并以此为生。但现在我不需要它了,甚至开始厌恶它。

看到教会里的弟兄沉湎游戏,蹉跎岁月。心里直叹气,恨铁不成钢。

看到一些小朋友没日没夜的玩 iPad,就很可怜他们,并想责备他们家长。

中午吃饭,同事们眉飞色舞聊各种游人物的特性,我一句话搭不进去,也不想搭。

游戏只是计算机领域一块小小的领地,在它外面还有一块更加美好的新大陆。过去的探索过程愚笨可笑,且走了很多弯路。如果我出生在一个富余家庭,如果我的潜能早早的被人引导,说不定早已经在计算机领域开花结果了。

这世上发生的一切事,皆有用意,”过去蹉跎岁月之多”才显得今日弥足珍贵,所以也不是坏事。

但复盘自己的人生,游戏就像魔鬼盘中的糕点,他煞费苦心的为这盘毒药装点了很多谎言,让我在生命上毫无成长。如果你不留意,他也正试图拿走你的健康,家庭,妻子,工作,朋友。

第一个谎言:游戏让人有成就感和快乐。

游戏好玩,心流 应该是一个重要因素。

  • 踮起脚尖就可以达到的难度
  • 清晰的目标
  • 不断获得即时反馈
  • 完全的沉浸,自我意识丧失
  • 对时间毫无查觉

心理学家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在 《心流》这本书里提出了这个概念可并不是为了让游戏更好玩,他的本意是揭开幸福的面纱。

《创造力》 一书中他采访了科学家,作家,画家,钢琴家,诺贝尔奖得主等顶尖大师。为什么他们那么幸福?为什么他们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?为什么他们热衷于自己的领域?心流是重要一环。

魔鬼说「游戏让人有成就感和快乐」。但是这种快感又能持续多久呢,停下来后又是空虚。

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的研究告诉我们,在真实世界中也可以获得心流体验。

  • 运动
  • 舞蹈
  • 思考
  • 写作
  • 诗歌
  • 编程

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, 舞蹈会跳得越来越好,文笔越来越流畅,钢琴会弹奏的曲目越来越多。我们会热爱自己的工作,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。我们会被认可,我们会更加自信,这种幸福感持续一生。

第二个谎言:游戏让人放松。

对于脑力劳动者,游戏真的让人放松吗?

面对电脑屏幕,眼睛眨眼频率会降低,泪膜破裂时间变短,长久可致干眼症;错误的工作姿势也会增加颈椎和腰椎的压力,日积月累会得椎间盘突出;久坐会让腹腔压力增加,前列腺充血,男性容易得前列腺炎和痔疮。

「繁忙了一天,玩一局游戏,让我们彻底忘记工作的疲惫。」是彻底的谎言。

如果工作之余继续玩游戏,把视线从电脑屏幕切换到手机屏幕,大脑又一次切换到高强度的状态。游戏中接连不断的任务,强烈的声光刺激,紧迫的节奏,让我们沉浸其中。有些人不甘心屈居排行榜第二,熬夜刷排行榜。日复一日,健康早晚崩盘。

身体需要的是真正的安息,陪家人散步,陪孩子玩耍,游泳,踢球,跑步。

第三个谎言:游戏让人忘记烦恼。

我有一个亲密的朋友,在刚认识他的头两年,他每月都会立下新志向,然后激昂澎湃的告诉我。一年下来,他会立下十几个志向,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。

他经常沮丧,然后就去打游戏,甚至熬夜到凌晨两点。第二天醒来,又陷入深深的自责。他不敢告诉女朋友 ,怕女友责备他不成熟。

他是很多人生活的缩影,游戏确实可以让我们忽略眼前的烦恼。

回想自己的大学得抑郁症最难熬的那几年,游戏让我逃避抑郁症。但玩完后,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空虚,于是我日复一日的玩游戏。我厌恶自己,希望有个人能帮助。

遇到大麻烦,是不是应该先鼓足勇气正视,然后去努力解决?

如果一而再的达不成目标,就想想目标对吗?目标符合SMART原则吗?有工具书可以优化路径吗?比如 《成功,动机与目标》

如果饱受抑郁症折磨,与其在游戏中坐以待毙,不如积极的去寻找幸福,去学习哈佛的公开课——幸福

如果婚姻不幸福,与其沉醉在游戏里,对配偶施行冷暴力,不如手挽手,去寻找教会的婚姻辅导,读一些婚姻辅导材料《爱的五种语言》

生活艰辛,烦恼不尽相同,总有正确的解决之道。用游戏来麻痹自己,和买醉无异。

玩游戏的益处是什么?

我们是自由的,我们可以通宵玩游戏,抽烟,喝酒,喝大杯的可乐,无所事事的刷朋友圈,熬夜,窝在沙发终日看电视,但这些对我们健康,品格的塑造,生命的成长毫无益处。

我们做这些事情非但不造就人,还可能还会拆毁别人。首当其冲的就是孩子,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。

  • 终日打电脑游戏
  • 沉默寡言,没有朋友
  • 遇到一点点困难,沮丧时就扎到游戏机里。
  • 小小年纪就带上眼镜
  • 还未成年就罹患颈椎病和脊柱侧弯。

哥林多前书 10:23 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有益处。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造就人。

这句话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所有中性的事情上,没有益处,我们就少做;不造就人,我们就少做。真正的自由,是不受辖制。

如何戒游戏?

人的意志力(self-controll)是有限的,戒烟,戒酒,戒色,戒赌,戒游戏,所有需要「戒」的东西都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。

1. 替换它,而不是压制它。

我们可以尝试新思路:发掘一件感兴趣,对自己有益的兴趣替换不好的兴趣。这种悄无声息的替换不会让人纠结万分,也不会损耗意志力。

在前文中,我那个屡拜屡站,经常灰心丧气的年轻朋友,正在用「学习Python」来替换玩游戏的时间。有一次他竞 debug 到凌晨,让我十分震惊。

我还有个喜欢拉丁舞的年轻朋友,他正努力的重新分配时间,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拉丁舞。游戏就慢慢被替换掉了。

虽然他们现在还会玩游戏,但是越来越少,不再上瘾,并且收放自如。我相信在现实世界中的成就,自我发展,以及健康的体魄会让他们更幸福。

2. 远离诱惑,而不是胜过诱惑。

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屈服于诱惑 - Oscar Wilde

多金文艺诗人 Oscar Wilde 的观点:想戒掉性,肥胖,烟,女人,虚荣,包包等诱惑吗?那先让我们玩个痛快。

吃遍天下美味,就不贪食了;大麻吸到爽,就不抽烟了;买完所有限量款的 Lv,就不再想买包了;把自己工资花完,刷完信用卡,就不会过度消费了。搞完女人搞男人,嫖完妓女偷人妻,就知道性也就这么回事。

最终四大皆空。

摆脱诱惑有个更简单,成本更低的方法:明知自己胜不过诱惑,干脆就逃离它。

《Ask It: The Question That Will Revolutionize How You Make Decisions》一书的作者是个自制力很强的牧师,他坦言自己是脆弱的,为了保护自己和女性友人免受性的诱惑,他给自己设定了很多边界。

这点与我仰慕的一位老师不谋而合:

  • 他不直接去辅导/帮助女性,而是让妻子去帮助他们。
  • 如果只有他才能给予帮助和辅导,这次见面要在安排在公共场所,咖啡店,教会,等等。
  • 如果女性友人来家里寻求帮助和辅导,妻子一定要在场。

这秘诀应用到我们身上,可能是:

  • 想戒掉电视。干脆就把家里的电视机拆掉,我试过,死不了人,且节省出很多时间。
  • 想让自己的婚姻更美好。就与异性保持距离,拒绝暧昧关系,拒绝潜在的红/蓝颜知己。
  • 想戒 Android 上的游戏。开启家长控制,让配偶保管密码。
  • 想戒 iPhone 上的游戏。把游戏都卸掉,让配偶保管 Apple Store 密码。
  • 想戒掉微信。就把微信装在破手机上,扔到家里。

3. 配偶(或密友)的支持

若打算练习自制力,可以提前和配偶交代好备用方案。如果戒断症状发作,自制力丧失,又回到旧有的轨道上。配偶开始掌权,并及时的打断非理性行为。

比如我有时会折腾数码产品上瘾,熬夜到很晚。如果不是公司生产事故,妻子会提醒「你现在正在做非理性的事情」并命令我睡觉。

如果配偶在诱惑面前再次摔倒,彼此不要指责,而是互相勉励。我的好友小蓝和晓晓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。

4. 设定一个自己喜欢的,远大的目标。

对于村上春树,当他爱上跑步,设定远大的目标是「跑的更多」后,戒烟变成很自然的事情。

村上春树:

我想减肥。刚刚成为作家的那几年,我吸烟吸得很凶,差不多一天要吸60支,借此来集中精力写作。吸烟让我的牙齿和手指甲都变黄了。33岁时,我决定戒烟,结果腰胯周围冒出不少赘肉。于是我开始跑步。在我看来跑步是最可行的减肥方式。

每天都跑步,戒烟便是自然而然。戒烟诚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,但是你没法一边吸烟一边坚持跑步。‘还想跑得更多’这一自然的想法,成了戒烟的重要动机,还成了克服脱瘾症状的有效手段。戒烟,仿佛是跟从前的生活诀别的象征。”

《当我谈跑步时我谈起什么》

这个目标是如此纯粹,不为争名逐利,也为羡慕嫉妒,也为出人头地等愚蠢的理由,仅仅是因为喜欢。

村上春树:

我说起每天都坚持跑步,总有人表示钦佩:“你真是意志坚强啊!”得到表扬,我固然欢喜,这总比受到贬低要惬意得多。然而,并非只凭意志坚强就可以无所不能,人世不是那么单纯的。老实说,我甚至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的强弱,并没有太大的关联。我能够坚持跑步二十年,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,至少“不觉得那么痛苦”。人生来如此: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,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。意志之类,恐怕也与“坚持”有一丁点瓜葛。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,何等争强好胜的人,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;做到了,也对身体不利。

对于某些人,当把远大的目标设定为「对知识的追求」时,很自然就会主动保护自己的大脑,停止非理性的自残行为。

  • 停止喝酒,喝酒会损伤大脑和肝脏。
  • 停止熬夜,防止短命。
  • 坚持锻炼,强壮大脑。

对于你,这个远大的目标可能是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,发表一次全英文流利的演讲,在某个细分领域入门,解决领域难题,证实数学猜想,成为好爸爸/妈妈,或成为一个婚姻辅导专家。

Thanks to Landon Lan, Ellina Sun, Allen Lee for reading drafts of this.

Note

  1. iPad 发布后,获得了巨大成功。记者对乔布斯的采访片段:

    记者: “所以,您的孩子肯定很喜欢 iPad 咯?”

    乔布斯: “他们还没用过 iPad 呢,我们限制孩子在家里使用电子产品。” (read more)

  2. 本文中的游戏的定义: 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。
  3. 小时候爷爷奶奶只允许我和堂弟在寒暑假时看电视,平时电视机都被锁到柜子里。
  4. TED Talk: Adam Alter: 为什么电子设备让我们不快乐
  5. Adam Alter: Irresistible: The Rise of Addictive Technology and the Business of Keeping Us Hook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