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与写的效率
15 March, 2012
近日在恶补图书情报学的知识,英文文档每天都在看,每天在学.但隔些日子这些文档在脑海中就被抹去了痕迹,再捧起来端详时似曾相识,无奈需要再重新读一次.
神奇的是,有些精彩的文章曾经细细咀嚼,翻译了放到博客中,这些文章即使再过一个月也很难忘记.于是乎我又开始反思效率了.
翻译的好处:
深挖坟
任何知识都是由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构成.
速读时碰到不懂的概念,经常会在潜意识里逃避.贪多嚼不烂,当堆积的未知概念过多是,新知识的学习肯定卡壳.
翻译的文章是给人看得,参考引用要标注,逼着自己去wiki,google,把不清晰的概念描述清晰,以飨读者.无形之中把知识背景,讲解重点都梳理了一边.
最终的状态就是:读者容易理解,作者脉络清晰.
思考透彻
翻译或精度的时候大脑的知识结构和新知识开始碰撞,脑海变为思维的竞技场:
模糊的知识开花结果,修成正果; 新学科在主干分叉发芽; 新旧知识纵横交错,触类旁通. 最终个人知识重构了.
尊重读者
文章是给人看得,总要对的起自己这张脸.要逼着自己理解透彻,成为这方面的专家,否则还好意思在圈儿里混?